close

江湖叢談








 《江湖叢談》

 連闊如/著

 定價450

 遠流出版

   圖說:舊日的江湖已經掩埋在歲月的灰塵裡,但《江湖叢談》寫出那種身處其間的真實感。

 

目錄

第一章 江湖規矩
第二章 算卦相面
第三章 挑方賣藥
第四章 雜技戲法
第五章 保鏢賣藝
第六章 評書流派
第七章 相聲口技
第八章 坑蒙拐騙
第九章 大鼓竹板


推薦語:

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風氣和代表人物。對於過往的俊傑我們只能仰視,因為我們無法估計我們倘在那時代生活,會有怎樣的表現,我們還能不能寫出或者做出像樣的東西,留給後人和歷史,成為認識這時代的參照。──蘇叔陽(舒揚)

江湖人寫江湖事,身臨其境,極具說服力。作者為評書名家、曲藝中堅,通篇評書口,韻味十足,情節、人物充滿生命力,畫面躍然紙上,讀起來暢快淋漓,一氣呵成。──台北曲藝團團長 郭志傑

江底暗潮幾似今,
湖面光粼一如昨。
叢生人事繪形色,
談笑天地化煙波。

請看奇書:《江湖叢談》。──表演藝術工作者 樊光耀

連闊如先生留住了一筆希罕而珍貴的文化遺產!他訴說了一段中國人而非江湖人,曾被愚昧、貧困所擠壓出的謀生本能與扭曲了的精神世界;感慨之餘,我慶幸自己沒生在那個年代!──台北曲藝團 文教部執行長 葉怡均


 

作者簡介:


連闊如(1903-1971)
筆名雲遊客。北京人。1927年拜李傑恩學評書,擅說《三國》、《東周列國志》、《西漢》、《東漢》、《隋唐》。精通歷史,對陳壽的《三國志》倒背如流。1933年開始在天津的《時言報》、《民聲報》、《立言報》上發表評書小說《西漢演義》等。抗日戰爭爆發後在北平、天津等地說書,曾應尚小雲之邀,為榮春社排演全部《東漢》說戲。
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,任北京戲劇界藝人講習班主任委員。創立前門箭樓大眾遊藝社,自任社長。歷任全國政協委員、全國少數民族委員會委員、中國文聯委員、中國戲曲研究會副主席、北京市文聯常任理事、北京市人大代表、北京大學名譽教授等職。
連闊如的評書章法嚴密、嗓亮音寬、氣魄宏大,尤重講評。其《東漢》的打功、《水滸》的民俗、《三國》的講評,成為「連派」評書的三大代表,既有學者風範,又有詩人氣質,創立了以說史為主、自成一體的連派風格。「淨街淨巷連闊如,家家戶戶聽評書,」受歡迎的程度可見一斑。

 


推薦文:

 

回憶父親連闊如

連麗如

 

  父親是個苦命人,光緒二十九年(一九○三)閏五月,父親落生在北京安定門外一個窮旗人的家中。我家是滿族鑲黃旗人,祖姓畢魯氏。滿族人指名為姓,我爺爺叫凌保,是個門甲,父親出世前一個月,爺爺就故去了。父親只上了半年私學、兩年小學,十二歲就當學徒,進過北京的首飾樓、照相館,天津的雜貨鋪、中藥店;到煙臺、大連做過小買賣;擺過卦攤,飽嚐了人世間的酸、甜、苦、辣。
  父親原名畢連壽,拜師李傑恩,學說評書《西漢演義》,藝名連闊如。後又向張誠斌學說《東漢演義》。北京有一位田嵐雲老先生,說《東漢演義》名揚京城,聽眾孫昆波把田老先生書中的精華指點給我的父親,再加上父親的天資、勤奮,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期在東交民巷伯力威電臺播講《東漢》,名聲鵲起。他刻苦向前輩演員學習,博採眾長,融會貫通,達到書情結構嚴謹,人物性格鮮明。說書時嗓音寬厚,語重聲宏,口齒清晰,娓娓動聽。為摹擬好文生、武將,他借鑑京劇表演藝術,融化於評書中。馬跑、馬嘶等口技輔助表演,被聽眾公認為一絕。父親曾說,「說書時要嚴肅地進行表演,要做到五忘:忘己事,忘己貌,忘座有貴賓,忘身在今日,忘己之姓名」,全身投入藝術創造中。他重視說功、做功、打功,說到誰,就摹擬那個人物的神情、語言、聲態,有時也使用方言、韻白,加上必要的動作,表情狀物,繪聲繪色,形成了神完氣足、層次分明、起伏跌宕、耐人尋味的獨特風格,藝術精湛已自成一家。
  父親說《東漢》的技藝,顯示了他少有的藝術才華。但他並不滿足,仍然精益求精。他虛心請教老師和聽眾,集先輩評書諸家之所長。父親說的是「袍帶」書,為了提高藝術,父親向知名的武術家學習,又結識了許多京劇界的朋友,如蕭長華、徐蘭沅、郝壽臣、譚富英、李萬春、馬富祿,以京劇唱、念、做、打的功夫豐富自己的表演。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,京劇表演藝術家尚小雲先生曾邀請父親為他的科班──榮春社排演全部《東漢》。榮春社在前門外中和戲院演出,轟動了京城。那時,父親白天在電臺說書,晚上到劇場看戲、指導。尚小雲先生的長子尚長春扮演的武狀元岑彭栩栩如生,是父親說的《東漢》中的一個人物在舞臺上活靈活現的再創造。解放後,他協助王永昌先生排練了全部《水滸》,在大柵欄慶樂戲院演出,盛況空前。幾十年來,父親結交了各行各業的專家,成為朋友,如養馬專家載濤,語言學家吳曉鈴,劇作家翁偶虹、景孤血,針灸名醫胡蔭培,作家趙樹理,史學家吳晗等。父親就是這樣廣交博學,不斷地使自己的藝術造詣達到更高的境地。
  父親一生勤儉度日,不吸煙,不喝酒,不講穿戴,所掙的錢除去養家外,全都買了書刊。我家原住在和平門外琉璃廠,這是一條有名的古書街。父親則是「邃遠齋」、「來薰閣」等古書店的常客,難怪我去琉璃廠中國書店買書,好多書店的同志一眼就認出了我,津津有味地談起我父親當年買書的情景。我記得父親為了考證漢獻帝的「衣帶詔」一事,購買和翻閱了七八種《漢書》及《三國志》的版本。他鑽研天文知識,把《借東風》、《草船借箭》說得入情入理;他學習、了解山川地理、風俗人情,以備古今對照;為了評價歷史人物曹操,他詳細閱讀了多位學者的有關著作,登門請教。聽眾們反映:「聽連先生的書,不但聽了歷史故事,還學到了不少知識。」
  父親為人正直,光明磊落,不奴顏婢膝。抗日戰爭時期,日軍責令我父親在電臺宣傳「大東亞共榮」,父親竟說了一段《廉頗‧藺相如》,意蘊人民團結抗戰,結果被日偽電臺斥退。
  父親離開了電臺,開始了寫作生涯,以雲遊客的筆名發表了《江湖叢談》。書中的內容是父親身臨其境掌握的第一手感性材料,對許多社會現象作了生動的寫照,正如父親所說:「以我的江湖知識說呀,所知道的不過百分之一,不知道的還多著哪。等我慢慢地探討,得一事,向閱者報告一事,總以愛護多數人,揭穿少數人的黑幕,為大眾謀利除害,以表示我老雲忠於社會啊!」這部書揭露了某些危害社會的江湖行當的黑幕和手段,在當時社會上影響極大。從這部書裡也看出父親的勤奮和洞察社會的能力,我也更加了解了父親青少年時代浪跡江湖的酸楚。

 

連麗如
生於1942年,是評書藝術大師連闊如的小女兒,1960年畢業于北京師大附中。連闊如原先認為女孩子不能說評書,但是在上海看了王少堂的孫女王麗堂得到家傳,十六歲登臺說《武松打虎》,讓連闊如很受啟發,不但親授十七歲的女兒學說評書《三國演義》,也把她的名字改為「麗如」,取其「北連學南王」之意,希望南麗繼承南王評話,而北麗則繼承北連評書。
次年,連麗如在天橋書館登臺演出了長篇評書《三國演義》,一炮而紅,成爲北京的第一個女評書家。
連麗如所評的《紅樓夢》不僅廣受華人喜愛,她也改編了金庸的《鹿鼎記》,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電台播出,獲得熱烈迴響。

 

 

書摘:

 

第六章 評書流派 團柴的規矩

說評書的這行兒調侃兒叫「團柴」的,又叫「使短傢夥」的。雖然是藝人,他們的規矩很大。就以他們在場上說吧,無論誰來了也不能行禮,也不能答言;如若行禮答言,也有一定的時間。設若有人在臺上和人答言與人行禮,那就算壞了規矩。當初我在少年的時候,在後門聽王致廉的《包公案》。有一次他在臺上說:「我們這行兒對於親朋是不應酬的。有些人常怪我在臺上不理人,其時我們這行兒不能理人。譬如今兒我正說《隋唐傳》,裴元慶由外邊走進中軍帳,他父親裴仁基說:「兒呀,你來了。」可巧由外邊進來一個熟人,我在臺上向他說「你來了」,這人能給我一茶壺。他急了就許問我:咱們不玩笑,怎麽我進門你就叫我「兒呀你來了」?譬如,我說書的說裴元慶正在帳中坐著,他父親裴仁基從外邊進來,裴元慶說:「爹爹你來了。」可巧在這時候進來一位書座,我沖書座說「你來了」,這位便宜了。旁邊還有說便宜的說:「說書的爹也來聽書啊?」所以我們這行人若在臺上說書,有熟人進來,我若不理誰,可別怪我不理人,我們這行就是這樣規矩。」
當初我老雲在交道口馬路旁邊聽書,正聽李致清的《封神榜》,他師傅程德印從場子前邊走過來,李致清要給他師傅請安,程德印說:「掌著買賣不拿腿。」他就不行禮了。後來我向李先生問什麽叫「掌著買賣不拿腿」?李先生說:「我們這行人如若正在場內說著書,見了親朋不能行禮,和戲臺上一樣。如若正唱《惡虎村》,去黃天霸的那個角沖台底下熟人請個安,那成嗎?我們也是一樣。我們的行話管說著書叫掌買賣,管別請安施禮叫不拿腿兒。」我聽了這個解釋,才知道他們這行規矩。
有一次老雲在天津三不管聽評書,聽的是張傑鑫的徒弟馬軫元說《三俠劍》,他是由營口剛回到天津,還沒見他師傅哪。可巧張傑鑫從他場子外邊路過,他出了場給他師傅磕個頭。張傑鑫說:「掌著買賣不爬薩。」後來我問馬先生什麽叫不爬薩?他說:「我們這行兒,管別磕頭調侃兒叫不爬薩。」
有一次我在三不管聽劉慶和的大鼓書,他師傅牛德興來了,他正說書哪要給牛德興磕頭,牛德興說:「使著買賣,不用叩瓢。」我沒問他也猜透了:使著買賣是說著書哪,別磕頭就是不叩瓢。
有一次我老雲走在花市,遇見一個新上跳板說書的,我問他在這裏幹什麽?他說:「跟活哪。」對於這句行話,我不大明白。我問他什麽叫跟活兒?跟活兒是怎麽回事?他說:「我們說書的這行,如若徒弟去聽師傅說書,不能像書座兒聽書解悶。我們要聽師傅的書,行話叫跟活。跟活兒還有規矩,不准去晚了。譬如三點鍾開書,兩點鍾就得到,走在師傅前頭爲是。如若坐在凳上等師傅,師傅來了徒弟還得站起來。沏上茶給師傅斟一碗,然後才能自己喝哪。如若要走,也得等著散了書,隨著師傅一同走。如若不等散書走,那便是壞了規矩。」
有一次我老雲碰見了連闊如,我問他來幹什麽?他說:「替買賣。」我問什麽叫替買賣?他說:「今天是劉繼業他父親壽日。他在琳泉居說燈晚,今天他在家應酬親友來不了。叫我替他說一天,行話叫替買賣。」我說:「我也沒事,同你去聽聽書。」我記得他那天晚上說的是《卞和三進寶》,楚相昭陽丟和氏璧,怒打張儀,又串到藺相如完璧歸趙,將相和。他說到十一點多散書,掙了幾十吊錢,他沒拿著,向茶館掌櫃的說:「你把杵頭兒給挂起來吧。」那掌櫃的就把錢端了走。我問他這是怎麽回事?連闊如說:「我們說書這行,如若替誰說幾天,掙了錢不能拿走,按著規矩存在櫃上,這錢還是人家本人的。說行話叫把杵頭兒挂起來。」我問他,替說書,不把錢留下,說完了帶起來的有沒有?他說:「有倒是有,那不過是師傅替徒弟說一天,說完了把錢全帶走。除了師傅外,別人是不行的。」我聽他們所說,才知道江湖藝人是有義氣。

 

 


arrow
arrow

    yiquf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